-
春天的青豆是完美的食物
不管是煮着吃还是炒着吃还是煮完拌着吃都是无比完美的
食欲随着年纪减退但做饭还算得上喜欢,梦一个去云南山上烤蘑菇
呃啊,烤蘑菇!!!!(爬行2025/3/24 12:41
-
也没活多久为何如此jpg
2025/3/23 13:38
-
关于朋友打不过骰子王逼我画骰子王嬷图然后我首通打了个A+评级这回事(大草)
救命啊....................2025/3/22 0:08
-
搞oc耽误画画 画画耽误搞oc(。
肯定是哪里有问题jpg
给教堂画墙壁和传播邪典思想有冲突的
过程上思想上目的上都差很多啊,会有一方是更偏向于手段的
说起来一开始是为什么画画来着,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画裱在小学走廊的虚荣心
以及享受一下被同学追捧的ry走偏了啊朋友,这初心怎么走着走着没有了草
这两者互换的起点是什么时候来着
一方面是看哆啦A梦看的,一方面是学校生活给了一暴击
......好愚蠢的起点藤子老师会原谅我拿他的作品当借口的吧
但在社会上早就让身边人失望了,剩下的人生努力别让身边的人担心手段和目的互换之后有点不可逆,体会到了这点之后只能边忏悔边干活
背离了身边的人与他们的期待,只能在世俗上找点事物去弥补罢了所以现在我给身边人送礼物be like:我还是很在乎你哦!希望你能因为这些小礼物开心!记得和我保持联系哦!创作/爱好要继续加油哦!
前几年把自己扔进社会关系里,呆了三年,久了精神最后还是会回到那条路上
底层逻辑依然觉得活着很痛苦,哪里都去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到,只能看着材料放在那里
有些感受和解不了,只能再次重新开始人生欺诈,欺诈到最后实现了目的就是胜利
看一看对面的风景和人聊聊天也不坏,只是总是会被虚无感拉回去
还会有再重回旧路的一天吗,谁知道呢(2025/3/21 20:16
-
以前打工的时候觉得打半年的工是可以接受的
更久以前觉得用三年时间去进修是理所当然的。
再久以前,再久以前在小镇里想象自己某一天使用30年环游世界。
越发觉得时间是珍贵的事物习惯创作之后发现自己能用使用时间让一个虚构世界的齿轮转动些许
习惯社会之后发现社会的齿轮一层又一层,在人群和历史之上,被群众推动老家的祭祀跪拜会祈求着祖先保佑
做生意的家人保佑生意顺利,身体欠佳的家人会保佑身体健康
被推着跪拜的时候自己始终想不出来想要什么,只能在旁边安静地烧纸元宝
对啊,说的那些都是社会上的事情,当然不明白那时候我说不出口我想和祖先对话,想知道他们的思考,想知道为什么会被埋在这里
那样的话当着家人说不出口想要的东西没有被小镇正视过,所以喜欢理科,喜欢公式,然而最后又毁于精神
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事情
我们都搞砸了啊。人上人游戏的入场券从一开始就被我们撕了一截
回头再看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己与认识的人,那算半个被驱逐到了天外天游戏之中
没有选择的余地。2025/3/20 15:27
-
回老家预定写博文 & 把宝宝刺客剧版看了
这个月再努力一下!!!
2025/3/19 23:41
-
本周尝试了一下红烧土豆排骨,好吃,香料是伟大的发明
想起来是林栋生日,一种料理派VS快餐派
2025/3/16 19:55
-
意识到孤独
并不是指生活意义上的...而是精神在走的小径没有二次元动画里那样的同伴
不对,动画里的大部分同伴也只是共同打败了反派,也只是这样的关系现实中没有必须要打倒的坏人
兜兜转转活到现在,为何还是会感到孤独
并不是寂寞,悲伤,凄凉这样的事情,是有时候只能看着
看着自己或者他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消退,自己最后选择拿起笔,但消退的事物就是消退了承认了这点之后意外发现外面的世界是有方法对付的。
清楚这样的孤独会持续一生,现实里自己也不必为它辩解什么,于是带着普通地活着就好
哲学里有个概念是不是类似的说法,之前看书好像有点印象,但记不清了
是单行道呢2025/3/15 2:06
-
喜欢下雨,喜欢还能欣赏春天雨声的时候
生活里喜欢的还是简单的东西这样的幸福无需祈求只需要等待,感觉活着的重量能稍微减轻一些
能普通地从自然中获得一点安宁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吧之前试着养过花,意外地能当作生活爱好,如果精神不用打架应该会拿这个当爱好(...)
2025/3/13 0:55
-
前段时间晚上睡不好,常常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看了些宗教、小镇、惨痛的结局以及夹杂着作者评论的故事
看的过程脑子有爽到,因为根据多视角留下来的文本再进行精神分析非常有趣。
看完后有段莫名奇妙印象深的,是关于一个在当时主要靠写淫秽之书维生的小作家,书里作为素材只插入了一小段
科学的实验意识还未发展出来的年代,这个小作家想要知道经血是否是真的是污秽之物,遂说服家里某个女仆一起做实验
于是这位小作家把女仆的经血收集起来置于花草附近,最后发现并不会对植物产生特别的负面影响,然而这一结果在当下的宗教语境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女巫之锤依旧会砸向众人,一位写黄书却会突然探索到另一个世界(科学)的边界这就很有意思!
这一并未产生任何波澜的小小实验仅仅存在于那位小作者的书和回忆中,在时隔几百年之后读到,印象挺深刻的
那阵笛卡尔的理性将要出现,但小镇却在宗教阴影笼罩之下。即使如此也诞生过如同火花一般短暂的理性想起《冰菓》里面的一小段:
一切都将不再主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化为古籍的一页。
有朝一日,现在的我们也会成为未来某人手中古籍的一页吧。一切都不再主观,因为时间流逝过后,后来的人们会用更加客观的态度去记录过去的事情。
但阅读的时候一瞬间在主观上却体会到了那位小作家的某种感情...记录的奇妙之处正是在此吧
伟大的主教又或是伟大的神秘学者最后在时间流逝之后,会变成历史书上的一则短短的引用条目,仅此而已
小人物微微一闪而过的火光还是比那些更加有趣。
(小时候看三个火枪手还是看的很开心,这个顺序有点像 红衣主教大主线 → 支线说起小镇这个载体,最近也看了《都柏林人》,这本之后想结合回老家开一篇杂谈再聊聊。
自己家里曾经有过亲戚有一段信教的时期,有最年长的也有处于中间的,也有老人集中的街道出现小型邪教宣传的回忆
很长一段成长内对宗教的印象是比较负面的(因为教条涉及到日常生活),直到长大之后看到了大城市里的教会古建筑,才意识到小镇的信仰是真的会带有小镇特色的(
那是一种更加...生活化,实用化,误解化,粘稠化的意识,之后再(再借住亲戚家的有偷看一个版本的圣经,现在开始有点好奇这本圣经是从哪里来的了jpg
2025/3/12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