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晚上睡不好,常常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看了些宗教、小镇、惨痛的结局以及夹杂着作者评论的故事
看的过程脑子有爽到,因为根据多视角留下来的文本再进行精神分析非常有趣。
看完后有段莫名奇妙印象深的,是关于一个在当时主要靠写淫秽之书维生的小作家,书里作为素材只插入了一小段
科学的实验意识还未发展出来的年代,这个小作家想要知道经血是否是真的是污秽之物,遂说服家里某个女仆一起做实验
于是这位小作家把女仆的经血收集起来置于花草附近,最后发现并不会对植物产生特别的负面影响,然而这一结果在当下的宗教语境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女巫之锤依旧会砸向众人,一位写黄书却会突然探索到另一个世界(科学)的边界

这就很有意思!

这一并未产生任何波澜的小小实验仅仅存在于那位小作者的书和回忆中,在时隔几百年之后读到,印象挺深刻的
那阵笛卡尔的理性将要出现,但小镇却在宗教阴影笼罩之下。即使如此也诞生过如同火花一般短暂的理性


想起《冰菓》里面的一小段:
一切都将不再主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化为古籍的一页。
有朝一日,现在的我们也会成为未来某人手中古籍的一页吧。

一切都不再主观,因为时间流逝过后,后来的人们会用更加客观的态度去记录过去的事情。
但阅读的时候一瞬间在主观上却体会到了那位小作家的某种感情...记录的奇妙之处正是在此吧
伟大的主教又或是伟大的神秘学者最后在时间流逝之后,会变成历史书上的一则短短的引用条目,仅此而已
小人物微微一闪而过的火光还是比那些更加有趣。
(小时候看三个火枪手还是看的很开心,这个顺序有点像 红衣主教大主线 → 支线


说起小镇这个载体,最近也看了《都柏林人》,这本之后想结合回老家开一篇杂谈再聊聊。
自己家里曾经有过亲戚有一段信教的时期,有最年长的也有处于中间的,也有老人集中的街道出现小型邪教宣传的回忆
很长一段成长内对宗教的印象是比较负面的(因为教条涉及到日常生活),直到长大之后看到了大城市里的教会古建筑,才意识到小镇的信仰是真的会带有小镇特色的(
那是一种更加...生活化,实用化,误解化,粘稠化的意识,之后再(再


借住亲戚家的有偷看一个版本的圣经,现在开始有点好奇这本圣经是从哪里来的了jpg

您可能还喜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